大家都在搜

手把手教你主题基金的投资方法



  对于不知道如何筛选“好”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只要你坚定看好某个主题,选择主题指数基金,就不会错过该主题相关股票的任何一点涨幅,是个不错的选择。

  1、什么是主题基金?

  讨论如何投资主题型基金之前,必须先了解主题投资,因为主题型基金也是投资于各类主题板块的。

  事实上,我们可以选择的主题太多了。比如苹果的iwatch出来了,有人就把上下游相关公司攒起来,组成苹果概念板块;王亚伟是曾经的中国股神,也有人把王亚伟投资过的股票攒起来,就是王亚伟概念板块;以此类推,世界杯、特斯拉、移动互联……都是已经存在的主题概念。而主题基金,就是以各种“主题”作为标准来选股票进行组合投资的基金。

  主题投资是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它能穿越熊牛市。在主题投资的带动下熊市也能走出一大批牛基。在经济转型期,主题产生的价值对经济结构调整是一种润滑剂和助推剂,有助于经济结构转型。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主题基金值得投资?我们在哪里发现投资线索?

  2、“好”的投资主题需满足哪些要素?

  前瞻性:主题是不是市场上最前瞻的?后续有没有催化剂?

  (1)前瞻性要求主题投资要有事件催化剂,没有预期创造市场预期。

  (2)前瞻性也要求主题的新颖性,当一个主题第二次出现或被大面积关注时,它的催化效果就会边际减弱。所以好的主题一定是市场上最先提出来的--问问自己这个主题是不是市场上最前瞻的?后续有没有催化剂?

  灵活度:涉及主题的时间和跨度。

  (1)灵活度要求主题投资打完就走,跟主题投资的周期相关。

  (2)主题投资可以突破传统的行业配置,可以跨市场、跨行业的灵活配置。

  影响力:龙头股+想象空间足够大。

  (1)一个主题要有影响力就要有3~4家的龙头。如2013年上海自贸区主题的外高桥、上港集团、上海物贸等,2014年底上海迪士尼主题的界龙实业和陆家嘴。所谓龙头股,是这个主题板块涨幅最大的股票,很可能不是最具价值的,而是盘子小、无机构和研究报告、无基本面支撑的这类股票。

  (2)另外影响力要求这个主题的想象空间足够大,只有拥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研究机构乐观预计市场空间,比照海外市场龙头等),且未来市场空间短期内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这个主题的持续性才能更好。

  3、怎么找到值得投资的“好”主题?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大概了解了什么样的主题算是“好”的投资主题,如果你还不太懂,那也没关系,能看懂下面的内容就足够了。下面给大家讲一下怎么找到这些“好”主题:

  线索1:跟着走,听政府的话,围绕政策寻找新风口

  回顾历史,我们总能发现政策利好的主题表现最为突出。比如,2014年以来,主题投资盛行,从2014年初的军工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再到之后的新能源,新型媒体集团,丝绸之路经济带,再到如今的两会等等。

  “看新闻联播买股票”尽管有点夸大,但其中还是有一定讲究的。关注最新政策,围绕政策寻找新风口,是个不错的办法,尤其是每年的“两会”,涉及到未来中国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方向。拿本次李总理的政府报告来说,我们投资者就可以发现诸多投资线索

  线索2:从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的主题及数量寻找信号

  相比于普通投资者,基金公司更容易抓住市场中的“好”的主题。我们可以从其新发基金的主题及数量中寻找信号。新能源、工业革命4.0、新金融等主题。再以这些为关键词,搜索一下网上的素材,判断一下是否是自己看好的主题。

  线索3:结合行业指数寻找主题

  对于一些传统的主题,如:钢铁、国防军工、医药生物、传媒、电子等,均有行业指数。

  从行业指数的走势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热门主题的一些线索。

  4、主题基金,你知道怎么选吗?

  确定了“好”主题之后,问题就是怎么找到这些主题对应的基金了:

  (1)根据基金名称来简单筛选

  基金名称中包含主题或者投资方向的基金,通常都是主题型基金。区别是有的主题基金在名字中明确了自己的投资方向,有的基金没有明确方向。

  (2)找主题指数基金

  主题指数基金的优势在于:不会错过题材相关股票的任何一点涨幅,如果题材股上涨赚得通常比混合型基金多;但同样指数型基金也不会错过题材相关股票的任何一点下跌。对于不知道如何筛选“好”基金的投资者,只要你坚定看好某个主题,选择主题指数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

  主题指数基金的升级版是主题分级指数基金。其产品设计与指数型基金类似,只是增加了杠杆,即在指数上涨或下跌的时候,基金净值会以更大的幅度涨跌。优势是当投资者准确判断行情的时候可以借助杠杆赚更多的钱;劣势是判断错误的时候亏损也必然超过混合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

责任编辑:常福强




上一篇:打新遭遇滑铁卢 国联安安心成长年内亏11%“难安心”
下一篇:民营巨头东方园林复牌一字跌停 社保增持公募减持
共和党议员:福西可能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