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从银行中报看债市走向:业务回归本源 风险偏好下降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业务回归本源,风险偏好下降

  ——从上市银行中报看债市走向

  海通固收 姜超、姜珮珊

  摘 要

  资产增速企稳回升。截至18年6月,25家A股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5.7%,相较于1季度5.4%的增速小幅回升。而从央行月度数据来看,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同样在6月末企稳回升、7月明显改善。有4家上市银行总资产环比收缩,分别是建行、浦发、江阴和无锡银行,其中浦发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收缩。资产增速较高的银行主要靠贷款增长贡献,而缩表银行主因同业或债券投资收缩。

  资产结构:贷款上升,债券投资分化,同业下降。从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变动来看,五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贷款占比均有所增加,其中股份行增加幅度大,农商行贷款占比略降;债券投资方面,五大行和股份行平均债券投资占比减少,而城商行和农商行有所增加;而同业资产占比整体呈现小幅下滑迹象。资产负债表数据同样显示,同业、非标资产持续压缩中。

  贷款结构:个人按揭增加,高风险行业贷款下滑,风险偏好下滑。2018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提升0.26个百分点至25.1%,企业贷款占比下滑0.66个百分点至59.8%。高风险行业贷款(包括批发零售、制造业、采矿业)占比从17年末的19%降至17%,低风险行业(主要是基建类)贷款占比稳定在19%左右,表明银行贷款对高风险行业的偏好降低。

  负债结构:存款上升,债券发行分化,同业减小。计息负债平均余额中,五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存款占比均有所增加,其中五大行增加幅度大,但农商行存款占比大幅下降;债券发行方面,五大行和股份行债券发行占比减少,而城商行和农商行有所增加;同业负债占比整体呈现小幅下滑迹象。但资产负债表时点数据显示,同业负债同比降幅收窄,环比正增长。

  净利差略有改善,源于资产收益率提升幅度大于负债成本抬升幅度。2018年上半年各类银行净利差水平/环比变动/同比变动分别为:五大行1.96%/3 BP/7BP、股份行1.76%/3 BP/2BP、城商行1.82%/-2BP/3BP、农商行2.44%/10BP/17BP。净利差改善源于资产收益率提升幅度大于负债成本抬升幅度,如五大行资产收益率同比增加20BP、负债端成本率增加13BP。

  表外理财继续压缩。2018上半年,26家上市银行(含成都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规模16.9万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收缩3.0%和7.7%,同比和环比收缩的银行家数分别为15家和18家。分银行来看,五大行表外理财规模环比均下降,但同比小幅增加2%,同比正增长靠工行贡献(同比增9.2%至2.58万亿);股份行理财规模继续大幅收缩至8万亿以下,同比和环比均下滑9%;城农商行理财规模环比基本持平在1.7万亿,同比小幅增加5.6%。

  业务回归本源,表外继续压缩,风险偏好下降。上市银行表内贷款和存款占比均提升、债券投资占比分化、同业继续压缩,反映过去两年金融严监管带来银行业务回归本源,再加上6月以来政策鼓励与引导银行放贷,未来银行资产端依旧偏好贷款,其次是债券。而目前表外业务仍在压缩,体现为银行表外理财余额下滑、信贷收支表中的股权及其他投资继续收缩、以及应收款项类投资继续负增长,业务回归表内风险偏好明显下降。

  银行债券投资增速企稳,债市短期震荡长期向好。18年以来货币政策从偏紧转向中性偏松,金融严监管有所缓解,银行资产增速在年中企稳带来债券投资增速企稳。今年以来,随着地方债发行放量,银行债券配置逐月增加,但银行新增债券投资中的近九成为地方政府债,其次为政金债,对于信用债的配置依旧偏弱,而国债的第一大配置力量是境外机构,信用债主要增持机构为广义基金和券商。展望四季度债市,经济下行的压力或将逐渐显现,地方债发行高峰已过,后续政府+社会融资增速将重归下行,债市短期调整后或将迎来新一轮行情。我们依旧看好四季度债市的投资机会,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仍是配置首选。

  我们分析了A股上市银行18年中报、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平均余额的结构和收益成本变化,发现:银行资产增速企稳回升,净利差略有改善,资产端贷款占比上升且风险偏好下滑,债券投资分化,同业占比下降;负债端存款占比上升,债券发行分化,同业占比减小。总体而言,银行业务回归本源,表外继续压缩,风险偏好下降,债券投资增速企稳但风险偏好不高,对于债市我们认为,短期震荡但长期向好。

  1.资产增速企稳回升

  上半年银行资产增速小幅反弹。2018年6月,25家A股上市银行(不含成都银行)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53.40万亿,同比增长5.7%,相较于1季度5.4%的增速小幅回升。而从央行月度数据来看,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同样在6月末企稳回升、7月明显改善。整体上市银行资产增速依然小于全行业资产增速,但增速差有所缩窄。

  四家银行缩表。在25家银行中,2018Q2有4家A股上市银行总资产出现环比收缩,分别是建行、浦发、江阴和无锡银行,其中浦发银行资产规模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收缩。从同比增速来看,13家银行2018Q2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张家港行资产同比增速从2017年底的14%大幅降至18年中报的3%,而上海、常熟、光大银行资产增速明显回升,其中上海银行资产增速从一季度的3.1%大幅回升至二季度末的12%。资产增速较高的银行主要靠贷款增长贡献,而缩表银行主因同业或债券投资收缩。

  2.资产结构:贷款上升,债券分化,同业下降

  生息资产中,贷款占比上升,同业资产占比减小,债券投资占比有升有降。从2018年上市银行中报各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变动来看,五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贷款占比均有所增加,其中股份行增加幅度大、从2017年的51%增加到18年上半年的54%,农商行贷款占比略降0.1个百分点。债券投资占比呈现分化格局,五大行和股份行平均债券投资占比减少,而城商行和农商行有所增加。而同业资产占比整体呈现小幅下滑迹象。

  资产负债表同样显示:同业、非标资产持续压缩中。25家银行2018H1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三类)整体规模8.5万亿元,同比、环比均下降4%,占总资产比重降至5.5%。12家可比口径上市银行(主要是城农商行和部分股份行)2018H1应收款项类投资(非标投资为主)规模超过3万亿,同比、环比均下降6%,占总资产规模比重降至17%。

  3.贷款结构:个人按揭增加,风险偏好下滑

  按揭贷款占比略增,企业贷款占比略降。2018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提升0.26个百分点至25.1%,企业贷款占比下滑0.66个百分点至59.8%。分银行来看,五大行和农商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增加0.63和0.46个百分点,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分别下降0.19和0.44个百分点;企业贷款方面,五大行、股份行和农商行企业贷款占比分别减少0.46、1.37、1.62个百分点,而城商行增加0.4个百分点。

  高风险行业贷款占比下降明显。根据各上市银行披露数据,2018年上半年高风险行业贷款(包括批发零售、制造业、采矿业)占比从17年末的19%降至17%,低风险行业(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业)贷款占比稳定在19%左右,表明银行贷款对高风险行业的偏好降低。分类来看,国有大行(工建农交)高风险行业贷款占比降至16%,低风险行业贷款占比环比略降、同比略升、整体在22%左右;其他上市银行高风险行业贷款占比降至21%,低风险行业贷款占比提升至11%、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增加。

  4.负债结构:存款上升,发债分化,同业减小

  计息负债平均余额中,存款占比增加,同业占比减小,债券发行占比有升有降。从2018年上市银行中报各类计息负债平均余额变动来看,五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存款占比均有所增加,其中五大行增加幅度大、从2017年的80%增加到18年上半年的81%,但农商行存款占比大幅下降2个百分点。债券发行占比呈现分化格局,五大行和股份行债券发行占比纷纷减少,而城商行和农商行有所增加,其中农商行或因存款流失压力增加了债券发行规模。而同业负债占比整体呈现小幅下滑迹象。

  资产负债表时点数据显示:同业负债同比降幅收窄,环比正增长。25家上市银行2018H1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三类)整体规模18.6万亿元,同比下滑1.1%、降幅有所收窄,环比增加3.47%,占总负债比重13.1%。与此同时,25家上市银行2018H1应付债券规模超过8万亿,同比增加10.5%,环比增加4.3%,占总负债规模比重5.8%,同比、环比均上升,应付债券规模上升主因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提升,也有少部分银行该项目增长是因为可转债和存单发行量增加、如江阴银行。

  5.净利差:整体改善

  银行净利差整体略有改善,仅城商行环比略有缩窄,农商行改善程度最大。2018年上半年五大行净利差为1.96%,环比上升3 BP、同比上升7BP;股份行为1.76%,环比上升3BP、同比上升2BP;城商行为1.82%,环比下降2BP,但同比改善3BP;农商行为2.44%,环比改善10BP,同比改善17BP。其中,张家港银行和上海银行净利差环比分别上升40BP和24BP,贵阳银行降幅最大,环比下降33BP。

  净利差改善源于资产收益率提升幅度大于负债成本抬升幅度。与17年上半年相比,18年上半年各类银行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成本率均有所增加,但资产端收益率提升幅度更大,如五大行资产收益率同比增加20BP、负债端成本率增加13BP使得净利差改善。与17年报数据相比,仅城商行负债成本增加幅度大于资产收益,其余类型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上升幅度更大。

  6.表外理财:继续压缩

  2018上半年,26家上市银行(含成都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规模16.9万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收缩3.0%和7.7%,理财规模同比和环比收缩银行家数分别为15家和18家。

  分银行来看,五大行表外理财规模环比均下降,但同比小幅增加2%至7.28万亿,同比正增长靠工行贡献,工商银行18年中理财规模同比增加9.2%至2.58万亿。上市股份行理财规模继续大幅收缩至8万亿以下,同比和环比均下滑9%,其中华夏银行降幅最大、从17年末的7000亿大幅收缩至18年中的5000亿元。城农商行理财规模环比基本持平在1.7万亿,同比小幅增加5.6%,其中吴江银行、江阴银行和江苏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幅最大。

  7.业务回归本源,配置低风险资产

  业务回归本源。从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平均余额来看,银行贷款和存款占比均提升、债券投资占比分化、同业继续压缩,反映过去两年金融严监管带来银行业务回归本源,再加上6月以来政策鼓励与引导银行放贷,未来银行资产端依旧偏好贷款,其次是债券。

  表外继续压缩,风险偏好下降。过去通过银行通过表外业务配置长久期、高风险资产,而目前表外业务仍在压缩,体现为银行表外理财余额下滑、信贷收支表中的股权及其他投资继续收缩、以及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应收款项类投资继续负增长,业务回归表内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更倾向于短久期、低风险资产。从上市银行中报来看,不良率较高的高风险行业贷款占比下滑,而不良率较低的低风险行业贷款占比提升。

  政策从偏紧转向中性偏松,缓解银行压力,资产增速企稳带来债券投资增速企稳。18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由稳健中性转向中性偏松,三次降准与公开市场投放带来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而金融监管协调性提高、各类监管文件落地较征求意见稿有所缓和,银行资产端压力同样得以缓解。在此背景下,银行资产增速从17年的大幅下滑,转为18年中的企稳回升,表内债券投资增速同样在二季度企稳。

  银行债券配置风险偏好不高,债市短期震荡长期向好。今年以来,随着地方债发行放量,银行债券配置逐月增加,但从配置偏好来看,银行新增债券投资中的近九成为地方政府债,其次为政策性金融债,对于信用债的配置依旧偏弱。而国债的第一大配置力量是境外机构,信用债主要增持机构为广义基金和券商。展望四季度债市,经济下行的压力或将逐渐显现,地方债发行高峰已过,后续政府+社会融资增速将重归下行,债市短期调整后或将迎来新一轮行情。我们依旧看好四季度债市的投资机会,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仍是配置首选。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牛鹏飞




上一篇:哪些城投债被提前兑付?
下一篇:李奇霖:银行资本金的“衰退陷阱”
共和党议员:福西可能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