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年内34家上市公司涉区块链遭问询 3/4无落地应用



进入2018年,上市公司围绕“区块链”做起了文章。仅今年1月份,沪深两市就有16家上市公司因涉炒作区块链概念被交易所问询。此后,虽然区块链概念热度下降,不过监管部门却并未放松,基本每个月都会传出几家公司因区块链被问询的消息。

《证券日报》独家统计发现,截至发稿日,今年已有34家上市公司因“涉链”被监管部门问询。当被问及区块链业务时,大多数公司均回复称“处于研究阶段”,只有9家有落地应用,占比仅四分之一,“雷声大雨点小”,难免会给投资者留下炒作股价口实。事实又是如何?据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区块链业内资深人士,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3/4涉链公司无落地应用

今年初,一连串的上市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受到交易所的关注。这些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都涉嫌炒作区块链概念来推高股价,彼时,“沾链就火”的说法流行开来。

时间过去大半年,“涉链”的上市公司逐步增加,监管部门的询问函也随之而来。《证券日报》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34家上市公司因区块链业务被交易所问询,其中只有9家有落地成果,开发出区块链应用。换句话说,被问询的34家公司中,有25家目前暂无落地应用,占比高达3/4。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尚未实际落地应用的公司中,多数区块链技术处于研究阶段。相关年报显示,尚未有实际落地应用的25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明确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处于探索或研究的初级阶段。

比如,杭州高新在关注函中介绍了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进展。杭州高新表示,公司尚未有专职人员负责区块链技术,而由子公司奥能电源现有研发人员成立区块链研发小组,计划与客户共同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充电支付系统,提高充电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同时,杭州高新认为公司在区块链相关领域尚处于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尚未实际应用,未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研发和探索过程,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尚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链塔智库首席分析师于睿认为,上市公司开展区块链业务更侧重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新产品等形式。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最近链塔智库针对区块链专利情况的调查结果,专利数量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有九家上市公司,为整个行业的创新做出贡献。”

像杭州高新一样,通过建立研发队伍、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公司不在少数。如爱康科技今年设立爱康能源研究院上海分公司,主要覆盖区块链在能源、票据、碳资产、电站融资租赁风控等领域应用和研究,具体项目包括区块链电站平台(拟投入金额470万元),区块链融资租赁应用研究(拟投入金额450万元),区块链票据池(拟投入金额380万元);又如恺英网络于2017年11月份成立了区块链研发小组,并2018年2月份成立了区块链事业部,该项目集合了公司原有游戏团队中从事技术开发、产品架构设计及运营、数据存储分析、市场及广告销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共计80余人。目前该团队仍在进一步招募扩充中,未来将着重引进区块链技术方面人才,预计后续规模将达至数百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落地应用的9家公司中,多数集中在金融领域。如苏宁易购旗下苏宁金融研究院与苏宁银行成立区块链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的建设项目组,推动上线了苏宁银行区块链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金财互联子公司方欣科技开发了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解决了电子发票当前面临的数据安全隐患、数据孤岛、重复报销入账、虚开防控难等痛点。

“炒链”还是另有原因?

虽然“涉链”上市公司众多,但大多都给出了合理解释,利用区块链概念炒作股价的实锤并未落下。不过,“沾链就火”的上市公司却难以落地区块链应用,这不免给投资者留下“涉嫌炒作”的口实。

为何区块链技术应用难以落地?据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资深人士。

对此,于睿分析道,一方面,区块链属于创新业务,上市公司对创新业务回报要求高,能够对近远期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处于对风险把控考虑,更倾向于前景比较明确的领域进行投入,由此限制了落地领域;另一方面,目前处于大规模产品化前期,落地应用少,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相信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会有更多实质性成果出现”,他展望道。

欧链科技首席科学家谭智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才的缺乏,目前最好的区块链人才还是在公链项目方,上市公司吸引不了真正的优质人才;第二个是市场自身的发展阶段所限,由于技术和政策的制约,整个行业都处在初始培育阶段。”

“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考虑选择与技术雄厚的区块链公司合作,至少做到技术跟随”,谭智勇认为,可以从具体落地的技术合作点出发,促进相互品牌的提升。

共和党议员:福西可能弊大于利